年味儿作文(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年味儿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年味儿作文1快要过年了,我疑惑不解地问妈妈:“妈妈,什么是年味呀?只有知道了什么是年味,我才可以写作文呀!”可妈妈没有告诉我,她只是对我说:“怡霖,自己去找吧,你会找到的。”
于是,我就踏上了寻找年味的路。
我发现大街小巷,社区里,马路两边都张灯结彩地挂满了灯笼;我走进外海联华超市,只见缤纷的彩带把超市打扮得焕然一新,“拜新年,贺新年……”那欢快的歌声让超市更加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息: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眼花缭乱,超市里人多得连转个身子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可是每个顾客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在拥挤的人流中我只能慢慢地挪动着脚步,我看见收银处早已排起了长龙,收银员员阿姨忙得不得了,结好一个顾客的账,又招呼下一个顾客来。尽管天气很冷,但我还是看见她笑眯眯的脸上流淌着汗珠,我知道那是开心的汗水。我走进火车站,只见火车站人山人海,大包小包的行李箱堆放在人们的身边,我看见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急切而又喜悦的笑容……
一回到家我就急不可待地把我刚才所看到的说给妈妈听。妈妈说:“对呀,这些就是年味呀。不过你还可以继续找找。”
大年三十那天,远在外地工作的姑妈一家三口回来了,我发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乐开了怀,并且家里个个都很忙。爸爸和姑父哼着小调,刮鱼鳞,剥春笋……忙得不亦乐乎。妈妈和姑妈一边聊着家常,一边给奶奶打下手,准备着今晚的年 夜 饭,我和妹妹也没闲着,跟在爷爷后面当助手——贴“福”字。欢天喜地的鞭炮声响了,我们大家不约而同的地举起了酒杯,“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祝爸爸妈妈工作顺利……”在阵阵祝福声中,在长辈们给我和妹妹发红包时,在璀璨的火树银花不夜天中,我把今天找到的年味美滋滋地告诉了全家人,“这些都是啊!”大家的脸上都透露出喜悦之情,“年后你可以再去找一找。”
正月初四我们和姑妈一家六口人浩浩荡荡地陪同爷爷奶奶去无锡灵山大佛祈福。一路上我看见行人来来往往。有安步当车,手里提着礼品的;有骑着自行车,车上挂着礼品的;有骑着电瓶车,车上绑着礼品的;有开着小汽车,车上载满礼品的。他们正忙着给亲友拜年去呢…… 灵山胜景已经是人山人海,聚集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在灵山大佛前、在百子弥勒佛前……人们祈祷着平安、健康。我迫不及待地用照相机摄下一个个美丽的瞬间,处处是景、移步换景,最后连自己也融入了这个美丽的画卷中。
回家的路上家,我迫不及待地把新找到的年味告诉妈妈,妈妈特别高兴,说:“太好了,你找的年味可真不少,写作文任务应该可以圆满完成了。”“耶!”……
年味儿作文2现在年,已经没有了当年浓郁味儿。
“从今天起,我国正式进入了春运高峰,今年乘客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3%……”广播中、电视上,都在传播这样消息。年味开始酝酿起来了。
会有亲朋好友来我家拜年,热闹增添了一点儿“年味”,但奇怪是,来人不少,送礼不少,待时间很短,说话很少,好像礼到任务就完成了,给人感觉就像还个礼走个过场罢了。
我们也会去亲朋好友家串门,好多次我们刚坐下甚至还没坐下,主人像是有很多事情要办一样,我们茶杯还没捧上就离去了。
刘少棠在《本命年回想》中写过年情景是人们从腊八开始就酝酿年味,炒瓜子磕花生串门聊天,热闹得不亦乐乎,尽管当时人们物质生活还很贫乏。而现在,送礼几乎成了串门唯一目。
唯一比过去更有“年味”就是大量购置年货。人们刷着贵宾卡、会员卡,把一推车一推车年货搬回家。超市中人们洋溢着物质满足后笑容,却因失去了精神依傍而显得僵硬没有感染力。
大年夜一直到年初五,酒店座位早就被定完了,大家去饭店吃所谓年夜饭,看似“年味”很浓,但在情感还没来得及充分沟通就该散了,各回各家,依然冷冷清清,第二天又得跑几家亲戚,送礼呢。
“年味”发展至此基本算是到高潮了,但它像一只未熟透苹果,吃起来酸涩涩。
还是以前小时候过年过瘾呢。虽没有那么多好吃零食也没有饭店中美味佳肴,但兄弟姐妹们一块儿放两元钱一包小烟花能玩得痛痛快快,拿上个小电筒就可以去幽暗处探险,一副残缺扑克牌可以打到凌晨,一瓶可乐就让我们心满意足,一个小红包就让我们对新一年憧憬无限……大人们围坐在一起,像有讲不完话……那种心心相通毫无防备其乐融融氛围中才有真正“年味”。
现如今,很多过年时仪式都开始简化甚至省去了,贴春联、迎灶神、祭祖宗、喝腊八粥习俗都少见了,人们认为这些太形式化了,那么请问,实实在在东西究竟在哪中呢?
当外国为中国春运规模之大而感慨,连纽约帝国大厦都为中国年而亮起喜庆红灯时,他们是否知道,中国年“年味“已经一年不如一年了呢?
年味儿作文3每忆起那座小村庄,总会闻到丝丝缕缕家乡味,从我记忆深处传来。
家乡味是秋日清晨荡漾在空气中桂花香。爷爷家院子一角有一株银桂静悄悄地生长。一早,一股浓烈桂花香幽幽地,不知不觉地,从门缝中挤出来,从未掩好窗户中钻进屋中,似乎无孔不入。桂花香很素雅,并不腻人,只会让你一夜好觉后倍感神清气爽,还夹杂着一点点早晨湿润空气,毫无遮拦地直直地钻进你鼻孔。这香味时常会使你忍不住顺着香味去寻它出处,好让你尽情地享受一番。
这香味,是约莫在清晨可以闻到,那是它最香时候。也许还在梦中朦胧着,只听见姑父雨鞋“啪嗒啪嗒”踩在水泥地上,准备去剪枝。我便时常忍不住下了床,拾起一枝被剪下,插在花瓶中供养起来。这花香没有城市中有时香冲鼻,花朵也没有城中迫不及待地想从绿叶中凸显,它们只是隐在叶子中,星星点点,不显山不露水,只由你顺着味道探寻。
家乡味是猪圈草棚中臭烘烘,阴冷味道。这味道虽不好闻,但时常伴随着我愉快童年回忆。草棚中几头小猪挤在一起取暖,那臭烘烘味道大概是源于墙角那堆黑漆漆东西吧。偶尔会有几只睡过了鸡从草棚中不紧不慢地踱着步过来。有一次,姐姐带我到后院摘了白菜,一起喂猪。不好闻味道始终弥漫着,可乐趣却丝毫未减。白菜一扔进猪圈,几只窝在墙角小猪慢悠悠,摇摇晃晃地走进,只听得一声声嚼白菜脆响,欢乐极了。
家乡味是大铁锅中炒出饭菜香味。黄昏时分,池塘边、小山坡上,家家户户烟囱中都冒出来白烟,有时候会有些发灰,如同水墨在洗净天空上勾勒出淡淡线条。一走进厨房,大锅中翻炒着菜,香味总会让我肚子咕咕直叫。五颜六色食材在锅中跳跃着,仿佛是害怕自己被烫到而跳着脚。锅中还冒着点点火星,如同夜空中火焰般璀璨发光。厨房中当然还会有呛人浓烟味。姑姑总是端着板凳,坐在灶台后,一面添着柴火,一面与我们 ……此处隐藏7648个字……年货……五彩纷呈,等待着你去发现!年味是找不完的。在过年,只要你真正留心你的身边,一抬头,一低头,每一个瞬间,年味儿都在其中。
年味儿作文13“咔嚓咔嚓,嘀——恭喜您抢到红包。”“耶!我终于抢到红包了!”爸爸高兴地叫着,周围的家人也欢呼起来。
这两年,过年时,家人朋友总是围坐在电视机前拿着手机摇一摇抢红包。这样是挺热闹的,但是我总觉得营造这种氛围的方式有点奇怪,你看!
吃完年夜饭,我去找爸爸:“爸爸,抢红包通道还没开始,你就陪我出去放一会鞭炮嘛!”“好,好,好等我抢完微信群里的红包!”
我去找妈妈:“妈妈,妈妈,能不能陪我一起看春晚呀?”“不行,不行,今天是除夕夜,网上很多商品都促销呢,妈妈要 ‘秒杀’它们。”
我又找了哥哥:“哥哥,哥哥,你能……”“不行,不行,我在玩游戏呢,别吵我!”话没到一半就被打断了,我失望地走开了。
三人的回答如出一辙,就这样,这一家子大大小小一人一台手机躺在沙发上玩着,就连平时爱热闹的奶奶,都落入了手机的“魔爪”。这个家冷冷清清,除了电视中的春晚和窗外的喧闹声外,完全没有年味儿。这使我非常气愤,同时也深感无奈。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原本一早要去亲戚家年拜年的爸爸,却睡了个懒觉。我急忙把他摇醒:“爸爸,爸爸,赶紧起来去给亲戚们拜年啊!”爸爸睁开了蒙眬的眼睛,缓缓爬起来:“哎呀,干什么呀?昨晚抢了一夜的红包,手都酸了!我在微信上给人家拜年就好啦,大不了再补个红包就是了,快回去睡觉吧,听话!”说罢,他又钻回了被窝。家里再次安静了起来。
我不禁回想起我小时候的除夕夜,电视里播着春晚,窗外充斥着爆竹声,一家人围坐在电视前,吃团圆饭,举杯同庆,热热闹闹的,年味儿十足。现在再看眼前的这一个家,好像全都被手机掌控:一是微信红包,二是网购,三是游戏,这就是手机上的“年味儿”!
社会在发展,信息时代更新的越来越快,赶潮流是没有错,但也要在快速赶潮流的同时,不落下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不要让中国的习俗缩在手机里。
放下手中的手机吧!多多走亲访友,与亲戚朋友多多相聚,这样才会生活处处更有人情味儿!
年味儿作文14上海的春节,烟花爆竹早就禁燃禁放了,噼里啪啦炸出来的年味儿离我越来越远。生于上海长于上海的我,也没有千里之外的乡愁牵起的年味。年味于我,是年夜饭上那一碗烤麸。
这道菜,在我的记忆中,是曾外祖母的拿手菜。每到过年,她总是要烧一大锅,除了年夜饭当天晚上吃的。还要给我家带回去一大保鲜盒,给小外婆也带回去一大保鲜盒。再加上一份醉鸡,过年的七天长假,某些大懒虫们只要再添上一些绿叶菜,就能幸福地宅过新年假期了。
以前是曾外祖母做烤麸,妈妈在旁边旁观,兼职做“小工”。现在曾外祖母进敬老院了。妈妈通过前几年做配角的经验,现在尝试出师。她“变身”主厨,换我“变身小工”。我一边洗着香菇,平菇,蘑菇,一边听妈妈边烧边说当年曾外祖母做烤麸的点滴。
一大块烤麸,先要在水里煮过,然后用手撕成一块一块。很奇怪,就像手撕包菜一样,这道菜用手撕出来,和刀切出来,最后烧出的成品,味道是完全不同的。也许是因为用手撕的过程中沾染了手泽,手泽中是有温暖的,有爱的,有年味儿的。也许是因为,撕开的烤麸,每一个孔洞都是大大的,能吸收汤汁中浓浓的,香甜的年味儿。
撕开的烤麸,用一天的时间晾干。这也是为什么烤麸这道菜作为我家年夜饭的原因之一,只有过年时凉凉的天气,才适合用一天的时间来晾干它。晾干以后,一块一块烤麸要在油锅中炸到表面金黄。金灿灿的,充满了年的喜庆。
接着是红烧,上海的菜系,红烧当然是要放很多很多糖的。这甜蜜浓郁的红烧酱汁,和着菌菇的鲜美汤汁,渗透进烤麸的每一个孔洞里。外脆里嫩的烤夫,每咬一口都是满嘴肆意流淌的,浓浓的,甜甜的年味。
大年三十的这一天,我用保鲜盒装了满满一盒烤麸,再配上闷了几个小时的鸽子汤,汤里是象征团团圆圆的肉丸,鱼丸,蛋饺。约上开车的舅舅一家,给曾外祖母送年夜饭啦。一模一样的年夜饭,当然也给照顾着外祖母的护工阿姨准备了一份。一路上,我小心翼翼的护着这些菜。怕一不当心,菜翻了,汤水流淌了出来,年味儿就随之减少了。
“好吃吗?好吃吗?”我一边用小勺喂着曾外祖母,一边很有些得意地问。这里边可有我洗菌菇的功劳呀!曾外祖母不断的笑着说好吃好吃,脸上的皱纹成了一朵盛开的菊花。护工阿姨也暂时放下了手里的活计,笑着一起品尝菜里香甜的年味儿。
年味儿,洋溢在保鲜盒里的美味里,洋溢在我喂曾外祖母吃的小勺里,也洋溢在曾外祖母不断夸赞好吃的笑语里,还洋溢在护工和我们新春同乐的笑脸里,更洋溢在在场每个人的心里。
年味儿作文15有一种泥土的味道,是极符合我心中对年的印象。
小时候,听长者说,“年”是一种野兽,每年阴历大年三十就出来祸害妇孺百姓。为了吓退“年兽”,人们开始击锣放鞭,真的就把它给赶跑了。从此每年的阴历大年三十人们就会放鞭庆祝。
那时对这种“年”有了最初,也是最深刻的印象,于是“放鞭炮”在我看来成为了过年必备的习俗。
不知从几何时许,这种鞭炮声却有些遥远了。没有鞭炮,只有挨家挨户与一些陌生的面孔相向庆贺,总让我感觉年味淡了些许。
一年寒假我坐上开往湖南的列车,夜还未完全降临,窗外开始飘雪。抹了抹车窗上的雾珠,窗外疾驰的屋舍、田垄或平铺的高速大道,在雪中竟十分相似。远去的风景,就像空白的时光一样,飞逝如昨。月光还来不及捕捉那白色里的炊火,天便悄悄地黯然了。
无法想象那是一种如何的陌生,在口头上的嘘寒问暖,怎么也填不满一种莫名的失落。我知道,年来了。带来一场雪,一个寂静的星空。
我们不过是离开家乡去往远方的游子,漫长的道别只为一次重逢。我惊叹人人口中流利的“新年快乐”,却是失掉了365个日夜的温度。冷藏的一夜的寒霜,非常完好地保存最初的模样。使家人们得以相认;然而即便咫尺,亦如天涯,我们同样陌生。
我坐在圆桌边,静静地等那些甚至叫不出名字、辈分的亲友在桌上摆菜。我等他们习惯性的开启中央一套,与相互祝福。我在心里也筹备着祝词,稍稍练习。——这是大年三十。
快到转钟时,我听到有人放鞭炮了,那声音此起彼伏,然后变得渐渐稀微。天上的焰火也非常美,像蛇信子。我跑到阳台上,向烟花的各个方向各拍了一张照片,非常快鼻腔里充斥了尘土与火药的气味。
我不在乡下,没鸡,没蛙,没柴火。我没闻到泥土味,我闻到了来自各个角落的碗筷声与五彩的火药。我搓了搓手,手依旧是冻得红疮。
原来,“放鞭炮”随着年纪的增长,也如同时间一般让人冷淡了。可我还是不甘心,我知道原本放鞭就是为了吓退年兽的。便也可能只是吓退而已了。至于我们现在过年嘛,更重要的是吃个团圆饭,看一次联欢会,休息好几天……
家乡的年味已经淡了许多。
或许我也到了淡忘的年纪。
而我此时却一个人独自坐在桌子前,吃着从远方送来的佳肴,品尝着今年的年味。是的,今年的三十,我是一个人,在出租屋。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正东国学网 www.shfcm.com 版权所有